武汉大学图书馆微生物学教学资源库
教材信息

本中心收藏的生命科学外国教材
 

国外出版发行的生命科学教材
 

国外大学使用的教材
 

国内生命科学教材与参考教材
 
教学信息
教学研究

相关教改论文
 

生命科学教材评介
 

相关文献
 
研讨会

研讨会
 

项目鉴定
 
相关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学研究-->遗传学教材评介

《性别分化和两性异型行为遗传学》

——Genetics of sexual differentiation and sexually dimorphic behaviors

编    者:Daisuke Yamamoto

出 版 社:Elsevier, AP

索 书 号:Q3/A244/2007/V.59/Y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关于不同性别在行为上的差异是来源于后天学习还是先天遗传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长的时间。尽管如此,这个性别行为差异是先天还是后天的问题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但有一点被大家所公认的就是不同性别间确实存在着行为上的差异。即不同性别表现型的差别在行为层面上是非常显著的。这个观察结果将足以鼓励遗传学家去展开性别行为差异的遗传学分析,神经生物学家去开始寻找这种差异的神经基础。

随着几种模式生物性别差异在大脑解剖学和生理学领域的阐明,与神经相关的两性异型行为学说确立。在研究中通过对动物进行遗传分析,与在两性异型行为下的神经性别差异相关的候选基因被确定。

对神经性别差异的比较学研究显示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显著的分子机理的差异。科学家在进化中找到了保存的这个性别分化的显著差异的线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一类含有DM结构域的蛋白家族存在于各种不同的动物中,包括昆虫和脊椎动物,这两者分别代表了系统发生中两个极端不同的类别,在它们的性别决定机理上被认为没有任何共同点。

脊椎动物和昆虫在性别决定方面被认为位于截然不同的两极,前者依赖于荷尔蒙循环介导的非细胞自主机制,而后者则是利用基于遗传编码的自主机制。这个学说随着雌雄同体鸟类的观察结果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种鸟类的大脑中属于雌性的部分和雄性的部分离得很近但被一个边界所分开。如果荷尔蒙信号时控制大脑性别分化的唯一机制的话,那么这种类似于昆虫的雌雄同体的大脑是如何在鸟类中形成的呢?

另一个巨大的突破就是遗传系统的被后天的机制所控制现象的发现:在机体发育的临界时期环境刺激因子的触发将导致永久的染色质改变。这种类型的遗传改变也许可以解释为何一些关键的刺激因子可以导致物种偏向于特定的行为模式。特征性的行为和大脑功能进化的适应性都可以归因于外界条件对基因组的调控。

因此,传统的认为动物行为一部分来源于天生一部分来源于后天学习的理论现在逐步被一种动态的观点所取代: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形成了使得单个的物种得以形成最大限度适应其所遭遇的环境的行为模式的特定的基因组条件。

致力于发展一种新的理解动物和人类行为是先天还是后天问题的范例,本书对遗传学和导致大脑性别形成的表观遗传学机理等领域最尖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讨论。

 

作者简介:Daisuke Yamamoto 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终身教授。1976年他在东京农工大学主修应用昆虫学和动物学等课程。然后在三菱化成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了神经生物学的研究生课程,并于1981年在北海道大学理学研究生院获得了科学博士(D.Sc.等同于PH.D.)。1980年被三菱化成生命科学研究所聘为初级研究员,并工作至1999年(1988年被提升为高级研究员)。1981-1983年间他在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的工作。1999年成为早稻田大学的教授,并于2005年来到了东北大学。他的研究致力于探索为何雌性和雄性在思维和行为上表现出如此大差异这个困扰人类多年的问题。

目录:

前言

1秀丽隐杆线虫在神经和行为上性别差异的遗传控制;2 果蝇生殖行为的神经和遗传学基础;3 鸟类发生控制系统的性别分化;4 基因调控作为鼹鼠社会行为的调制器;5 组织相容复合体依赖的配偶选择的遗传学基础;6 小鼠多肽外激素生产和接受分子生物学;7 雌性繁殖策略表现型差异的环境规划;8 基因组印记和哺乳动物繁殖策略的性别差异进化;9 大脑和行为的性别差异:荷尔蒙与基因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 欧阳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