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图书馆微生物学教学资源库
国内外分子生物学培养方案

国内高校
 

国外高校
 
文献资源

馆藏中文教材及参考书
 

馆藏西文教材及参考书
 

网上西文教材及参考书
 

老师购买的外国教材及参考书
 
教学信息

国内大学使用的教材
 

国外大学使用的教材
 
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网址
教学研究

外国教材评介
 

中文教材评介
 

教学论文
 
国内外生科院简介

国内高校
 

国外高校
 
相关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内外培养方案-->国内高校

中山大学

一、历史沿革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成立于1924年的中山大学生物学系。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4年创立生物学系至解放初期院系调整

生物学系创立初期,只设立生物学一个专业,招生人数很少,但在中山大学已具重要地位。一批知名学者,如费鸿年、陈焕镛、罗宗洛、辛树帜、朱洗、张作人、董爽秋、任国荣、吴印禅、戴辛皆、于志忱教授等曾在此执教。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广西、云南、广东罗定、连县等地办学。

第二阶段:院系调整至“文革”结束

1952年经院系调整,生物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设立了动物学和植物学专业,并相应设立动物学、植物学教研室。1954年又成立了植物生理、动物生理、达尔文主义和遗传学、昆虫学、生化、微生物等教研室;中国科学院院士蒲蛰龙教授领导昆虫生态学研究室。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和科研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第三阶段: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至生命科学学院成立

在此期间,生命科学获得了新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得到了全面恢复并不断发展。生物学系设立生物化学、昆虫学、植物学、动物学四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同年招收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昆虫生态室扩充为昆虫研究所,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昆虫学也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第四阶段:1991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至今

学院早期以分类学、系统学、生态学等学科为基础,进而逐渐发展了生理学、微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目前,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室规模、实验仪器设备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类学院前列,已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齐全、基础条件优越、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生命科学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基地。

二、教学研究机构设置

教学机构有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化学系、生态学系。

研究机构有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国家专业实验室、植物基因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药用功能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试验中心、食品与健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广州生物资源研究院、昆虫学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广州现代中药质量研究开发中心、中药与海洋药物实验室(动物设施)。

另外,学院还有生物学国家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实验中心)与生物博物馆提供技术支撑。

三、师资力量

学院共有教师168人,其中教授76人,副教授58人,讲师34人。

四、硬件设施

学院现有生物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生物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生物博物馆之一,馆藏采集于1817年至今的动植物标本85万余号;学院教学科研设备共9000多件(套),总价值1.5亿元。

五、教学教务

    1在校学生

本科生1435人,硕士生715人,博士生439

2、国家基地

国家生物学基础科学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物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3、国家精品课程

细胞生物学、现代生命科学、植物学、细胞与遗传实验

4、教育部基地创建名牌课程

    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

5、广东省名牌专业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6、教学获奖成果

学院的教学成就显著,李宝健、张宏达、林浩然、王珣章等教授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劳动模范”、“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和“南粤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生在科技挑战杯大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且已有多名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ucleic Acid Re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